越戰年表

什麼是430南方解放日?

Giải phóng miền Nam, thống nhất đất nước

1975年4月30日發生在原越南共和國首都西貢的一次軍事性政權轉移,政治立場不同的各方分別稱此事件為「國家統一日」「西貢解放」或「西貢淪陷」。它標誌著越南戰爭的結束,越南從此統一在由越南共產黨主政的越南民主共和國之下。

越戰年表

1939年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

1940年:日軍入侵法屬印度支那

又名為越南遠征、入侵法屬中南半島,是大日本帝國在第二次中日戰爭期間,為封鎖中華民國及阻止美國通過海防至雲南之中越鐵路以運送軍火、燃料及每月10,000噸的物資而採取之行動。地理上印度支那是指中南半島,因為新航路開闢之後,歐洲普遍認為亞洲只有兩個國家,即中國和印度。所以對於中國和印度的結合部中南半島即稱為印度支那。包括寮國、越南、柬埔寨三個國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是法國殖民地。日軍開入越,先是軍事佔領,同時保留法國殖民政府。及後於1945年3月9日發動政變(三九政變),驅逐法國官僚,操縱阮朝末代皇帝保大為傀儡,全面控制越南。與此同時,以胡志明為首的越南獨立同盟會(簡稱越盟),一直尋求機會擊退日軍。

1941年:越南獨立同盟會Việt Nam Ðộc Lập Ðồng Minh Hội,簡稱越盟Việt Minh成立。

 

1945年

8月15日:日本投降。
1945年8月18日,日本無條件投降。中華民國國民革命軍和英國軍隊以北緯17度線為界,分別要接管越南的北部與南部。
1945年8月:越南也發生

八月革命

亦稱「八月總起義」Tổng khởi-nghĩa tháng Tám

是越南獨立同盟會(簡稱越盟)在1945年8月發起的一次革命,共持續兩周,席捲越南南北,越盟從而得到了越南大部地區的統治權,並在日本投降後成功占領了日本傀儡政權越南帝國首都順化。8月26日胡志明到達河內。

 

1945 年 9 月 2 日:

建立越南民主共和國

胡志明宣讀《獨立宣言Tuyên ngôn Độc lập》 宣布越南獨立

在河內巴亭廣場五十萬人的公民集會中,胡志明代表臨時政府宣讀《獨立宣言Tuyên ngôn Độc lập》 ,宣告成立越南民主共和國不過法國及各國政府並沒有馬上承認越南民主共和國的合法性,法國甚至後來還起兵鎮壓獨立運動者。越南《獨立宣言》的篇幅雖然不長,但卻著意於把越南當下局勢與世界歷史上的革命傳統掛鉤,以突顯越南民主共和國成立的合理性。因而在文章一開始,便引用《美國獨立宣言》和《法國人權宣言》,提出生存、平等、自由等觀念,來對比法國殖民統治的暴行。

 

1946年

第一次印度支那戰爭

即越南抗法戰爭Kháng chiến chống Pháp
(1946年—1954年)


1950 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及前蘇聯才首度正式與越南民主共和國建交。為了獨立建國,越南人民也進行約十年的抗法獨立戰爭。

1954年:奠邊府戰役勝利。3月13日至15日,越軍發起初次進攻。突破鐵絲網和地雷陣,衝進3個防禦中心。3月30日,越軍佔領奠邊府東區高地,5月7日進攻中區,佔領法軍指揮部,活捉法軍司令戴加斯特萊準將及其司令部、參謀部全體人員,近萬法軍投降。具有歷史意義的奠邊府戰役勝利結束

1954年

5月8日 日內瓦會議

7月21日九國外長共同達成《日內瓦會議最後宣言》後才確立越南獨立的合法性、但以北緯17度線分割南越和北越。法國、美國、中國和蘇聯以及前印度支那各國的代表包括柬埔寨、寮國、北越(胡志明為領袖)、南越(保大帝),出席了會議。會議承認了寮國和柬埔寨的獨立,保持越南現狀(沿北緯17度線分為兩部分),要求法國和北越人在30天內分別撤出北越和南越。法越雙方簽定《日內瓦協議》(Geneva Accords)後才確立越南獨立的合法性。在歐美、蘇聯及中國的介入下, 越南卻被分割成二邊,也就是我們所知道的「南越」和「北越」.

1955年南越政權成立越南共和國,首任總統為吳廷琰.越南南方的越南政權通過1955年越南公民投票而改制建立的總統制共和國,首都為西貢(今胡志明市),首任總統為吳廷琰,得到了包括美國在內的87個國家的外交承認。越南戰爭中,南越與北越(越南民主共和國)對立。

1959年

第二次印度支那戰爭

即越南抗美戰爭Kháng chiến chống Mỹ,越戰Chiến tranh Việt Nam(1959年—1975年)

1965年3月8日:首批美國海軍陸戰隊,登陸越南。

1975年4月23日美國總統福特正式宣布越戰結束。

1975年4月30日 南方解放

該月北越軍發動大反攻,大舉進攻西貢,最後一批美國使館人員撤出越南。南越政權總統辭職下野流亡臺灣。

越戰死傷統計

受傷人數
1
南越軍隊
1
美軍
不詳
北越軍隊
不詳
越南平民
死亡人數
1
南越軍隊
1
美軍
1
北越軍隊
1 人以上
越南平民

1976年

南北越正式合併

7月2日 更改國號為「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定「河內」為首都。

這個統一局勢一直維持到現在。戰爭結束越南統一後,美國對越南施加懲罰性的禁運令,除了美援消失,越南也逐漸無法獲得外界援助。1978年前後,社會主義國家和第三世界國家的援助也減少了,邊境戰爭的持續,也使越南的外交關係陷入困頓,1978年第三印度支那戰爭,越南軍進柬埔寨,推翻中共扶持的高棉政權,隔年中國人民解放軍進攻越南北部,中越戰爭爆發,中共回收援助越南的物資。

1977年9月20日:越南加入聯合國。

1975年

第三次印度支那戰爭

即柬越戰爭(1975年—1989年)包含中越戰爭(1979年)。

 

1986年

越南實施革新開放đổi mới

戰爭對越南的影響複雜且深遠,越南在國內經濟、對外關係都面臨很艱難的挑戰。1986 年開始推行改革開放政策,採取市場經濟並在外交上積極改善與各國關係,目的是建立社會主義主導的市場經濟,1986年越南實施的「đổi mới」被翻譯做革新、革新開放、門戶開放等,也常被拿來與鄧小平的改革開放做比較。

1991年部長會議第370-HDBT號決議:《越南公民在有限時間內出國工作的規定》確立了契約勞動形式的勞動輸出方式,勞動力出口是越南革新開放時代,黨和政府發展經濟的重要政策,政策文件中多次提到勞動力出口。

1990年代

越南移工的目的地,從社會主義國家、中東,轉向了東亞鄰近的國家

越南中央主管海外移工的機構為勞動─榮軍─社會部(Ministry of Labour, War Invalid and Social Affairs,簡稱MOLISA),按實際事務多由下轄專責海外移工事務的單位:海外勞動管理局(Department of Overseas Labour,簡稱DOLAB)負責。

越南勞動出口制度在1990年代的法律更新下逐漸成形,法令所規範的勞動力出口活動從移工的招募、培訓、簽約、出國工作到期滿回國均可見勞動出口公司的角色,在台灣稱外勞仲介公司。

2004年正式成立越南勞動出口協會(Vietnam Association of Manpower Supply,簡稱VAMAS).政府在政策規劃與執行上會諮詢勞動出口協會的意見,相對地勞動出口協會也會協助政府向出口公司與勞動者宣傳政策。越南共產黨和政府藉由組織勞動出口協會進一步監督和管理各公司, 勞動出口公司藉由與國外勞動仲介公司的業務往來,也掌握了國外勞動市場動向的第一手資訊;許多的法令和政策都是由勞動出口公司扮演訊息傳遞與組織運作的角色,也是國家和移工之間重要的橋接制度。

 

參考資料:

台灣國際研究季刊 第 13 卷 第 4 期 頁 75-92 2017 年/冬季號,<越南民族獨立運動對台灣的啟發>,蔣為文。
五南出版社2018/12/21<越南移工:國家勞動輸出政策及其社會發展意涵>,張書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