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權的路上,
誰與移工相伴?
長年以來不健全的勞動條件與環境致使外籍人士往往成為勞資爭議、工安意外、不合理薪資待遇下的犧牲品,促使非政府組織起身倡議、救援、推廣勞動教育,進一步推動法令修正,當外籍人士逐漸成為台灣社區的一份子時,非政府組織的長期陪伴,適時監督政府、給予政策建議,讓外籍人士更能在這座島嶼上適應生活,完成自我培力及夢想。
自2020年至今,新冠肺炎下的移工處境更凸顯了移工在台醫療權益課題,在醫療平權的路上,誰與移工相伴?
PART1 組織
1095文史工作室
(壹零玖伍移民工文化協會)

他們是誰?
他們在哪裡?
1095文史工作室
(壹零玖伍移民工文化協會)
台中市中區台灣大道一段31號
他們做了什麼事?

去污名化
透過導覽、深度報導撰寫、Podcast節目製作、展覽策畫增加台灣人對於外籍移工不同面向的了解。

培力
透過移工中文班培力外籍移工自我發聲;透過出版勞動權益主題的桌遊、教案、工作坊培力教育工作者、青年學子勞權意識。

建立關係
透過交流活動(飲食、電影、音樂等)促進台灣群眾與不同族裔族群進一步對等溝通。
Listener 聽你說
移民/工法律暨公衛諮詢平台

他們是誰?
嘉義越在嘉文化棧與美國杜蘭大學人類學系博士生張韶韻於2020年共同創立,成立主旨為提供移民工、新二代及新移民家屬的法律及公共衛生諮詢。希望藉由法律、心理諮詢與醫藥等領域專業工作者的跨域合作,提供有別於公部門的民間支持系統,重思與回應跨國移動過程裡,移動者們與其家庭可能遭遇的多樣性課題,並且在問題發生之始即能提供必要的資訊及援助。
他們在哪裡?
越在嘉文化棧
嘉義市嘉義縣民雄鄉福權村福權4-3號
他們做了什麼事?

法律暨公共衛生諮詢平台
建立「法律暨公共衛生諮詢平台」,並邀請律師、藥師、心理師等專業人士一同加入合作,提供每個月兩次現場一對一與線上諮詢服務。

新冠肺炎疫調、醫療用語字卡
與1095文史工作室共同製作「新冠肺炎疫調、醫療用語字卡」,提供 「篩檢站」、「醫療院所」、「檢疫所」等單位,讓醫護人員可透過字卡,與外籍人士說明「疫調」、「篩檢」、「醫療」程序。

疫苗副作用和問答集多語字卡
與1095文史工作室共同製作「疫苗副作用和問答集多語字卡」,提供外籍人士更白話、更完整的疫苗施打權益及副作用說明。
PART2 展覽
國家人權博物館「Ayo-Ayo!明天應該會更好」移動人權特展
實體展覽展期:2021/10/26-2022/3/27
線上展覽展期:近期籌備中,請持續追蹤
2020年,國家人權博物館等公私立博物館與15個NGOs組織集結成FIHRM-AP「2020移動人權」共學團體,從臺灣關注亞太地區跨國遷徙勞動者的人權處境,透過「共學協作」方式進行策展,期許與所有人一同省思:今日我們能夠採取什麼行動或改變,讓「我們」彼此共同的未來,趨近「平等」與「共融」。
展覽四大單元包括《凝視-生活空間的再發現》、《現場-不可見的風險外包》、《練習-明日的平等與共生》、《閱讀間》等分區展示,呈現移工在臺灣的日常生活、勞動處境、非政府組織團體如何和他們一起爭取權益,乃至梳理臺灣的移動人權運動史。